2025年9月12-14日,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兰州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国际金融研讨会(2025)在兰州财经大学和平校区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金融强国建设”。本次研讨会围绕数字货币与国际货币体系重构、气候金融与可持续发展、金融制度型开放与金融基础设施变革、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前景与中国对外金融合作、科技驱动下的金融业态革新以及金融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展开研讨。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单位以及全国诸多高校等100多名的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李晓教授作为主旨发言专家作题为“国家的命运在金融”的主题演讲。基于金融约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崛起主要制约因素的背景与现实,李晓教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并阐述了相关的见解和观点。一是二战后宏观经济学对货币、金融问题的忽视及其后果;二是从金融史的角度来看金融发展如何决定国家的命运?三是中国为什么要深化金融发展?首先,李晓教授认为20世纪宏观经济学的最大缺憾,是抛弃了凯恩斯基于消费倾向、资本收益预期、货币流动偏好等货币金融视角,将以货币需求调整、利率调整等手段刺激消费、增加投资的金融理论逻辑,简单粗暴地归结为政府以财政支出扩张刺激经济、增加就业的所谓政府干预理论。宏观经济理论及其政策实践的这种偏误,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主要表现在对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金融风险视而不见,难以预测或分析金融危机,更无法吸取教训;无法理解货币体系及其管理在社会经济生活当中的重要地位,并忽视金融权力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其次,关于金融发展决定国家命运的问题,李晓教授指出金融是创造人类文明的重要推动因素,金融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创新。有了金融技术才有金融契约,继而才会有金融思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才得以改变。金融不但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力量,同样是决定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再次,李晓教授分析了中国需要深化金融发展的问题。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内需不足或如何扩大内需,以及如何在以AI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时代发挥资本市场的“发现”功能。同时,李晓教授也从人民币国际化和中美大国竞争视角阐述了中国走金融深化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播途径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李晓教授的深邃思想和具体观点为推动新时期中国“金融强国”的建设以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崛起等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