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视频最新版APP下载

当前位置: 茄子视频最新版APP下载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国有企业、产业政策与新兴产业发展——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论坛(2025年第6场)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24      点击数量:

2025年11月22日,由吉林大学茄子视频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论坛(2025年第6场)”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匡亚明楼131会议室举行。

本场论坛以“国有企业、产业政策与新兴产业发展”为主题,邀请到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资深专家为论坛作主旨报告。多位茄子视频 青年教师、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参会并做学术演讲。论坛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栓平教授主持。论坛伊始,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教授致欢迎辞并作主旨发言。

宋冬林教授首先对莅临中心的各位领导表示欢迎,对支持本场论坛的专家学者与同学们表示感谢。他强调,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唯一以“国有经济”命名并作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自成立以来,中心始终与国务院国资委和各级地方国资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始终将服务中国国有经济发展和国资国企改革作为首要任务。本场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为中心研究人员与国资系统专家领导搭建有益的沟通合作平台,对推动政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产生积极作用。

宋冬林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为中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做出重大战略部署,要求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国有经济曾经高度发展的老牌工业基地,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大有可为。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重点强调要深入落实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部署。但吉林省国资国企如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尚待破题。未来五年,中心将与吉林省国资系统一道,围绕吉林省在地央企与地方政、企、学、研合作、吉林省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效率革命、吉林省国企与民企协同发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吉林省国资国企培育孵化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攻关,形成一批现实性、针对性强,可操作、可推广的研究成果,为吉林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国有经济战线的智库力量。“十五五”时期,中心将立足基地建设,结合茄子视频 人才培养工作,加大力度推进基础理论研究,着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经济理论体系,打造体现吉林风格、吉大气派与中心特色的学术氛围。

宋冬林教授强调,未来中心应建立起与各级国资国企部门及兄弟单位学术交流、协同研究的常态化机制,同时探索开办系列学术活动,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及同学继续关心和支持中心工作,共同将中心打造成为学术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国有企业的战略支撑作用、优化产业政策的设计与实施,以精准培育和驱动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关乎国家竞争力与产业链现代化的核心议题。随后,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茄子视频 的赵岳阳、杨思莹、孙尚斌、张宇飞四位教师依次作主旨报告。

赵岳阳老师以“国有企业理论的贫困与脱困”为题,指出当前国有企业理论贫困的现象、具体表现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赵老师对主流企业理论中的成本观展开批判性分析,指出其难以有效解释国有企业的现实逻辑。同时,他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深入挖掘造成理论贫困的结构性桎梏,强调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是制约理论突破的核心问题。最后,赵老师结合中国发展实际,从理论与路径两个层面提出了推动国有企业理论实现突破与发展的可行方向。

杨思莹老师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为题,首先将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归纳为四个方面: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引领新质生产力布局、赋能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促进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并指出这一定位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物质技术基础,更有助于破解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其次,他从战略导向、要素保障、结构支撑、以及提供组织效能四个层面分析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最后,杨思莹老师基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经济布局演进的历史考察,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实际,构建本土化理论体系,明确布局优化的基本原则,结合不同领域功能定位科学谋划国有经济布局,形成既服务国家战略、又尊重市场规律、激发企业活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合理格局。

孙尚斌老师以“现代新国企论:本质与生成逻辑”为题,认为现代新国企作为现代化新型国有企业的凝练概括,“现代”和“新”两个规定分属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双重维度。他从本质层面指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个人劳动与国家组织起来的联合劳动有机结合所不可逾越的中介环节,不同国有企业形式体现了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矛盾的不同运动方式。进一步而言,现代新国企则是国有资本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中由“形式生成”转变为“实际生成”的物质承担者,其内置市场与科层两类调节方式。面对数字化革命与全球供应链收缩的现实背景,现代新国企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功能两个方向要求,与作为初始制度安排的体制型契约发生两层次矛盾,造成弱放权意愿与激励效率损失。因此,他强调,有必要将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以在保证特殊利益一面打造“体制型—市场型”混合契约结构,在保证共同利益一面调整“人格化—制度化”混合权威结构。

张宇飞老师以“两种不同的集中化:中西方大分流比较研究”为题,构建了一个文化—政治—技术动态演化模型,并阐释了中国与欧洲经济分流的深层机制。他提出,稻作农业的高基础设施回报推动中国走向以集体主义文化为支柱的“文化型集中化”;而欧洲因麦作农业的低基础设施回报保留个人主义文化,最终走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技术型集中化”。

在讨论环节,学者们围绕界定国有企业功能边界、理顺国企投资与政府投资关系、构建多任务综合评价体系、推进国有企业融入产业政策的制度化与体系化路径等理论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就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与趋势、推动县域小型国企培育壮大、强化国有资产资本化风险防控、加快盘活国企存量资源、完善耐心资本引导与招商引资机制等实践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论坛最后,代栓平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衷心感谢各位学者带来的精彩报告与学术观点,并向所有与会领导、专家致以诚挚谢意。他表示,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将积极践行宋冬林主任提出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常态化的学术交流机制,并诚挚欢迎学界同仁持续关注中心发展,携手共进。